RM新时代|首入球时间

文化差異下的中美,認真看小心鬧笑話哦!

2019/05/24    來源:http://lagrossebite.com    編輯:Administrator

  有多少人剛來美國的時候,總是自信滿滿地用英文老師教的中式英語和別人聊天,最后總是得到對方的一臉懵逼,而自己還不知道原因何在!

  比如說:

  人家問 "How are you?"

  你自然是照著中文教科書中的教學說 "Fine, and you?"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后來才發(fā)現(xiàn) Fine 這個詞聽起來有點負面,美國本地人很少會這么說,所以在美國的日常對話,光照書本背臺詞是行不通的。

  那如何應(yīng)對在美國生活的基本語言溝通呢?鷹飛國際就在美國經(jīng)常光顧的這兩個場所,給大家做一個介紹~

  場合一:在商店買東西

  1. How are you doing today?(你好嗎?)

  我們學的版本是回答"I'm fine, and you?",但美國人一般很少會這么說。

  正確回答:I'm doing great / Good, how are you?(我很好,你呢?)

  2. Have a nice day(祝你有愉快的一天)

  一般離開商店的時候店員都會這樣說,在這種情形如果不回答就稍顯不禮貌,最好回敬一句喔~

  正確回答:Thanks, you too(謝謝,你也是)

  3. How may I help you today/Are you looking for anything specific?(有什么可以幫忙的嗎?/ 需要幫忙嗎?)

  進商店時候店員都會問你需不需要幫忙,如果沒有特別想要找的商品,可以告訴店員自己只是先看看。

  正確回答:I'm just browsing, thank you.(我先看看,謝謝)

  場合二、餐廳吃飯

  1. How are we doing tonight? (大家今晚都好嗎?)

  到了餐廳一進門通常都會得到這句問候,這時簡單一句回復加微笑就可以搞定。

  正確回答:Good/We're doing great,后面還可以加一句 and you?

  2. For here or to go?(在這里用餐還是買外賣?)

  如果是素食餐廳或有外賣服務(wù)餐廳會問你要在這里用餐還是打包帶走,這時只要回復 for here(在餐廳用餐)或者 to go (打包帶走),后面加上一個 "please" 就好。

  3. How many people in your party?(總共有多少人?)

  這里的 party 指的不是帶你去開趴,而是問你們一群人到底人數(shù)是多少,只要回答 "a table for X please" 就好,X 代表確切人數(shù)。

  4. Are we ready to order?(準備好點餐了嗎?)

  如果服務(wù)員來問你是否準備好點餐,但你還在糾結(jié)要吃什么,可以回答 "We need a few more minutes to decide”(我們還需要一點時間決定)。

  5. How is everything tasting so far?(餐點味道還滿意嗎?)

  大家用餐一段時間之后,服務(wù)員通常會過來問問大家是否對味道還滿意。除非你對餐點特別不滿意并想要提意見,一般我們都會禮貌性回復一句很好吃。

  正確回答:Everything is tasting great.

  6. 結(jié)賬

  想要買單的時候直接和服務(wù)員說 "check please”(買單)就好。需要打包的話可以外加一句  "Can I get some to go boxes please(可以打包嗎)?"

  語言溝通的方式不同,也恰巧說明了中美文化的不同,鷹粉們一定很想知道,中美還有哪些不同的文化吧,別急,請聽鷹飛國際娓娓道來。

  中美文化差異還是挺大的,要一條條去講,恐怕是要講到明天了,所以鷹飛國際為大家總結(jié)了8點較大的差異,可以讓你很直觀的了解中美文化的差異。

  1. 對隱私的理解不同

  在中國的時候,跟同事或朋友談?wù)撃挲g、婚姻狀況什么的,都是很隨意的,但在美國,這些都是個人隱私,關(guān)系不是很好的話,不要輕易問及,不然會很尷尬的。

  2. 家庭觀念上不同

  身邊的朋友,大多有了孩子之后,都是跟父母一起居住的,這樣也方便父母幫忙帶孩子。但是在美國,是非常注重孩子獨立的,所以美國老人很少和自己的孩子們住在一起,更不會放棄自己的生活幫你帶孩子。

  3. 對朋友的定義不同

  中國人是很講究義氣的,所謂朋友,肯定是那種可以無條件提供幫助的人,但在美國,隨便街上碰到的人,都會稱之為“朋友”。所以在美國生活,一定要搞清楚,哪些是真朋友,哪些是泛泛之交的“朋友”。

  4. 對錢的分配利用不同

  在中國,每一個家庭都會存一些“救急錢和孩子的教育基金”,以防不時之需,而且大部分收入都會投資買房(給孩子)或者其他投資。但是在美國,很少有家庭會存錢,更不會給孩子提前準備好房子,及時享樂才最重要。

  5. 對孩子的教育不同

  中國的家庭聚會飯桌上,討論的永遠都是,你的孩子學生成績?nèi)绾??在哪里工作?收入高不高?所以導致中國人很看重教育和事業(yè),而美國人更加注重孩子的品格和信仰教育,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

  6. 集體主義VS個人主義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集體主義,所以你懂的!在一個公司,老板更加看重的是集體的力量,講究集體榮譽感。但在美國后,發(fā)現(xiàn)美國人對個人成就比較注重,你業(yè)績好,那么功勞就是你的,就該受到獎勵。

  7. 在美國吃飯是要給小費的

  在中國餐廳吃飯,除了高檔餐廳,會有土豪給小費外,其他人都沒有給小費的習慣。但在美國無論是在餐廳吃飯,坐出租車,還是住酒店,都需要支付相應(yīng)的小費,至于支付多少,就請關(guān)注鷹飛國際吧,后續(xù)文章會有詳細介紹。

  8. 對陌生人的態(tài)度不同

  在中國小區(qū)的高樓大廈里,即使住在一棟樓上,相互見面都是不打招呼的,更別提相互認識和聚餐了。但在美國,會主動跟任何一個陌生人打招呼。搬到一個新的住處,也會主動給鄰居送上一些小禮物,并邀請一起聚餐。

  鷹粉們,聽完是不是覺得還不過癮,想要繼續(xù)探討中美文化的博大精深,那就關(guān)注“鷹飛資訊”微信公眾號吧。

  當然,隨著科技的進步,時代的發(fā)展,在這個共享的時代,也許文化差異會成為每個國家的主要特色,正因為文化底蘊不同,才會存在更精彩的世界,我們呢,就接納多元化的社會吧,不也正是在放逐不一樣的自己嗎?

RM新时代|首入球时间